外國的月亮比較圓?不少人認為外商公司福利跟待遇一定比臺資企業好,想進入外商工作,但專家列出4大理由,提醒民眾不該盲目地想進入外商工作。
職場獵頭分享案例,小劉在臺商金融公司待了4、5年,發現職位已經升不上去、學習成長的工作內容也到了天花板,甚至對工作產生倦怠。小劉認為,外商的薪資應該比較高,想去看看其他的機會,也想更有國際觀。
獵頭說,一般人的迷思是「到外商公司后一切會改善」,但實際上有眾多因素(例如公司文化、主管風格、工作內容等)會影響你的工作選擇,而非單純公司品牌是否為外商,并要大家思考四個問題:
第一、主管職是首選嗎?她說,外商組織相對扁平,一樣要熬到主管離職才能升上去,還可能找空降補缺。
第二、外商月薪、福利通常較好,但獎金比較少。有時候臺商的獎金還可能比較多(例如金融、車廠、傳統產業),年薪總額更勝一籌。
第三、看似可用國際角度看工作機會,但很多外商其實已經「在臺化」,做的是臺灣生意,說臺語的機會也許比英文多。
第四、對下一份機會規劃大約幾年?外商與臺商兩者相比,其實要撤資外商還比較容易,裁員機會恐怕較高。